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国内股票配资_正规炒股配资网_可以杠杆的股票app > 可以杠杆的股票app >
临港新片区正在搭建科技类跨境收并购审核功能性平台,试点科技类企业收并购辅助审核模式,简化科技类境外直接投资(ODI)审核流程。
“目前平台正在积极搭建中,预计2025年完成。”上海技术交易所国际交易中心(下称“上技国际”)总经理屈林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上技国际还在建设一个数字化平台,以解决跨境技术贸易面临的痛点、堵点和难点,“目标是建设全球资本与科技创新策源的战略枢纽和开放样板。平台建设分三年推进,预期今年年底走通通道。”
当前,上海正在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作为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试验田,临港新片区也正优化整合技术、资本、人才等科创要素资源,推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的“离岸支点”建设,打造海外要素资源进入中国的第一站、国内要素资源走向国际的桥头堡。
破解跨境技术交易难题
近年来,我国跨境技术交易取得显著进展,高新技术产业在技术交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领域成为技术交易热点。数据显示,去年上海市技术进出口合同金额181.3亿美元,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其中出口合同金额128亿美元、进口合同金额53.3亿美元。
跨境技术贸易的高质量发展,也是推动临港成为“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通道”的有效助力。2023年,临港办结技术进出口备案登记53笔,同比增长35%,合计金额8621万美元,同比增长0.24%,其中技术进口35笔,合计金额3416万美元;技术出口18笔,合计金额5204万美元。
但是,跨境技术交易仍面临诸多难点、痛点,尤其是真实性难判断、技术估值难等。
“当前技术成果估值面临多方挑战,投资方估值准确率低、成本高,融资方因财务数据和隐私问题受限。估值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不足,影响科研机构和人员的项目推进。”屈林说,跨境技术贸易能够有效促进全球科创要素资源流动,但需要综合性功能型枢纽平台的支撑。
更具体来说,在技术商业化过程中,国内缺乏国际化的一站式验证和转化平台。国际技术贸易手段落后,购买境外技术所有权程序复杂、渠道不畅。同时,跨境技术贸易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目前国内尚缺少覆盖全方位服务体系的一站式平台,缺少助力中小科技企业走向海外的一揽子服务平台,缺少技术底座赋能保障国外先进要素引进来的公信力平台。
攻克难题的突破口,放在了临港新片区。
2023年3月24日,上技国际在临港新片区揭牌成立,也就是上海技术交易所的国际版。作为科创发展新引擎,上技国际要充分利用新片区作为开放平台和科创高地的要素资源、政策优势,着力探索创新跨境技术交易结算、孵化落地业务新场景和新模式,积极打造国内企业“走出去”、海外技术“引进来”的生态体系,助力临港新片区成为国际化技术贸易枢纽。
一年多来,上技国际一方面搭建科技类跨境收并购审核功能性平台,该平台还将探索承接新片区科技类ODI部分审核权限,由上技国际及其合作的跨境技术服务机构辅助、识别、认定科技类公司及其ODI项目的类别和价值,争取开通科技类ODI“白名单”快速审批通道(每年限额50亿元科技类ODI人民币外汇快速审批额度)。
屈林表示,该平台可以为企业解决科技类并购项目评估、确价难,ODI资金“走出去”难的难题。
另一方面,则是基于数字化平台的搭建,建设符合国际技术贸易标准和要求的跨境技术交易制度、交易体系和交易模式,构建境内境外一体的跨境技术贸易生态体系。
当前,数字化平台已完成了跨境技术贸易科技经济商服务生态体系和跨境技术贸易框架体系的初步搭建,聚集了一批科技服务机构,制定了跨境技术贸易机构准入和管理细则、海外技术意向挂牌和信息披露规则、跨境技术交易暂行规则、技术交易保证金管理细则等。
同时协同商务、外汇、上证所、中国电子标准研究院、银行、律所、评估机构、技术转移平台等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平台将可以提供从项目受理、信息发布、项目路演、技术价值评估、场内挂牌交易、场外撮合交易,到交易结算、鉴证等一体化综合技术跨境交易服务。
目前,上技国际已经链接美国、欧洲、日韩等多区域渠道和资源,汇聚海外成果1400项,针对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电子芯片等行业设置专题板块。
营造类海外创新环境
在打造跨境技术交易结算便利化通道、建设世界级跨境技术贸易枢纽的同时,五年来,临港逐步构建了开放型科创体系,带动创新策源和国际创新协同能力稳步提高。
1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明确提出,支持在临港新片区建设全球离岸创新基地,探索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的“离岸支点”机制。
“临港新片区是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区,在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营造开放创新生态等方面,对全市起到了重要示范带动作用。”3月26日举行的2024临港科创大会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尚玉英表示,市政府将继续支持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在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承担起更重责任、发挥出更大作用,加快建设国际协同创新示范区。
同时,科技创新策源新高地建设有序推进。临港已经连续举办六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推动全球科技合作。建立了科技创新型平台19家,推动共性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建设高能级创新策源平台,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形成贯穿“基础创新—应用创新—科技型企业培育”的全链条全过程科技创新体系。新片区成立至今,专精特新企业从26家增长到473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54家增长到1493家。
同时,临港还打造了“千亿级”产业基金集群,构建多层次产业基金体系,撬动社会资本逾3500亿元,约占上海市基金规模的1/6;实施“科创金融伙伴计划”,设立200亿规模的临港科创母基金。
当前,科技创新正成为新片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乘数效应持续放大, 新一轮科技创新政策迭代更新,升级版产业支持政策陆续发布,重点实验室纷纷布局,科技转化成果不断迸发,科创企业加快集聚。
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表示,临港新片区科技创新正迈入2.0时代。接下来将紧扣五大创新工程(开放创新工程、基础创新工程、企业创新工程、孵化创新工程、生态创新工程),持续夯实科技创新的四梁八柱。
在开放创新工程方面,吴晓华表示,临港要努力成为集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基地,营造类海外创新环境,吸引海内外顶尖科研人才、顶尖科研机构、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企业扎堆临港。
截至2024年7月,临港实现国内人才引进落户9.7万余人,年均增速达97.23%。累计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505人,其中具有外籍和海外背景的人才占比超过50%。累计发放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1110份。
在基础创新工程方面,临港已聚集了临港实验室、国际联合实验室、中国重燃、海底科学观测网、高效低碳燃气轮机、亚太台风研究中心等“国字号”战略科技力量,要充分发挥好这批国家队的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点燃临港科技创新“核爆点”。
企业创新工程中,将充分发挥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科创新锐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空间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一批国家级的卡脖子技术在临港实现攻关突破;孵化创新工程中,将不断优化临港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和风险共担的机制,打通科技创新“最初一公里”;生态创新工程中,通过办一场大赛、做一个品牌来引进一批项目。
“我们正遴选一批龙头企业,通过‘一企一方案’给予专项支持,着力培育成‘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同时大力支持科技型企业的成长发展,配套上海市最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住房政策,提供成本更低、服务更优的发展环境,营造科技型企业‘铺天盖地’的浓厚氛围,让临港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创新创业之城’。”6月21日举行的临港新片区高水平开放大会上,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表示。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一行
相关阅读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允许境内再保险公司、外国再保险公司分公司在临港新片区设立再保险运营中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允许境内再保险公司、外国再保险公司分公司在临港新片区设立再保险运营中心
08-02 15:25 太赫兹,我的动感光波丨科创Z世代 07-31 11:58 促进本市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上海提出24项主要任务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作用促进本市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07-31 19:55 临港新片区上半年跨境收支首次突破900亿美元5年来,新片区规上工业产值规模连续突破千亿、两千亿、三千亿、四千亿大关,已占上海全市十分之一以上份额。
07-26 16:33 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促进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城中村改造工作带动城中村改造品质提升、品牌塑造、价值彰显正规在线配资公司。
07-22 21:32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